在广西灌阳洪水菁村附近最新配资平台,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六担银元三担枪,红军师长埋银元。”这首民谣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,关于一位红军师长曾在当地埋藏“银元”的经过——而这个师长,便是乔明增。
当时,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在执行掩护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时,深陷敌军重重包围。为了保证主力成功突围,三十四师的师长陈树湘不得不下令部队分散,开始游击作战。可不幸的是,桂军随后向他们发起猛烈袭击,最终陈树湘英勇战死,三十四师的队伍也因此四散。为了重新集结这支失散的队伍,红五军团司令部的参谋乔明增带领着一支小部队折返回来。为了支援这些失散的红军,他还带了六担银元和三担枪。但后来,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,而银元也最终消失无踪。
展开剩余88%究竟发生了什么?乔明增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?
1934年11月,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,从湘南出发,向桂北进发。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怒火中烧,决定亲自制定“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”的计划。他命令何键担任“追剿”军总司令,并召集了周边的国民党军、桂军、粤军及民团,共30多万人,布置在湘江东岸,准备将红军一举歼灭。此时的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,突围计划必须尽快确定。
经过紧急商议,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红军分为四路纵队,抢占湘江,并朝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进发。为了保证顺利渡江,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互相配合,逐步接近湘江。11月28日,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,成功渡江。但留在对岸的红五军团成了敌军的唯一目标。红五军团的两个师,约两万余人,接力掩护,一步步接近湘江。然而,红十三师比三十四师离湘江更近。在陈伯钧师长的带领下,红十三师顺利渡过了湘江,但从全州赶来的湘军封锁了渡口,紧随其后的桂军也逐渐逼近,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的退路被截断。
眼看渡江已无希望,陈树湘决定分散部队进行游击战。然而,敌人的封锁逐渐逼近,寻找出路变得愈发困难。在最后的激战中,陈树湘负伤被敌人俘虏。为了不让敌人得逞,他选择了英勇自尽,壮烈牺牲,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。这一壮烈场面,成为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一章。
与此同时,红五军团司令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,十分悲痛。为了收容失散的战士,司令部决定派遣小部队前往救援。乔明增接受了这个任务,并带上六担银元和三担枪,带领部队重新集结。然而,渡江后的局势远比预想的更加复杂,他完全找不到失散的红军,甚至自己的生命也陷入危机。
为了逃避敌军的追击,乔明增和小部队带着六担银元和三担枪,撤到了洪水菁村附近。在几棵枫树下,他决定将银元埋藏起来。之后,乔明增与其他队员分散,躲避敌人。经过一番周折,他来到离洪水菁村几公里外的塘尾巴屯,在那里遇到了村民文永遂。文永遂见他伤势不重,便热情地将他带回家中,让他在家中养伤。
虽然伤情不重,乔明增并没有完全依赖他人,而是开始在附近的荒地上开荒耕作,弥补生活所需。与此同时,他一直在暗中寻找失散的战友和线索。与文家相处的这段日子十分和谐,文永遂一家对他毫无戒心,乔明增也会给他们讲述革命故事,传递外界的变化和发展,尤其是对文永遂的影响深远。文永遂也把乔明增视为自己的兄长,心灵的导师。
1935年秋天,塘尾巴屯周边因为长期干旱,土地歉收,百姓生活愈加困顿。然而,乔明增开荒的土地却成了村民们的惊奇所在——他种植的耐旱荞麦竟有着极佳的收成,大家纷纷称他为“种田能人”。这片田地,也因乔明增而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“红色基地”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第二年春天,村里开始面临粮荒,困境让当地的红军流散战士和百姓都想到了乔明增藏匿的银元。他们希望能够借助这些银元缓解困境。乔明增见状,心生恻隐之情,于是决定帮助大家。他通知文永遂及其家人一同参与,准备挖出银元。但很快,消息传遍了整个塘尾巴屯,几百名村民纷纷赶来。
面对越来越多的村民,乔明增意识到情况失控,担心他们见财起意,可能酿成更大的灾难。因此,他决定带领这些人绕过洪水菁村,最终声称自己“记不清银元的藏匿地点了”,并带着众人徒劳无功地搜索了几圈。村民们并不信服,继续在村周围挖掘,但始终未能找到银元。
乔明增意识到,这样下去事情恐怕会被国民党军发现,于是他决定离开塘尾巴屯。临行时,文永遂一家表示理解,并将家中唯一的糯米做成炒米,送给乔明增做干粮。乔明增感谢后便悄然离去。
乔明增经历了长达七个月的艰难跋涉,终于在1936年秋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山东肥城。为了掩藏身份,他将自己打扮成了乞丐模样,穿戴简陋,一路上乞讨为生。到了家后,乔明增向父母讲述了自己的历程。弟弟乔明文记得,大哥回到家时,头戴破草帽,手持木棍,脚步缓慢,仿佛经历了无尽的艰辛。
在安顿好后,乔明增立即写信给文永遂,告知他藏银元的真相,并表示:“这些银元是留给中国革命事业的,我们不能私自占有。若是拿了它们,我们就成了地主,成为革命的敌人。等到时机成熟时,银元会重新上交给党组织。”文永遂收到信后,未再提及银元的事情。
不久后,国民党军便开始对洪水菁村进行搜查,历时两周,尽管他们挖遍了整个村落,但并未发现银元的踪迹。唯一的收获,便是一些生锈的长枪,这也证明了乔明增曾经埋藏银元的事实。
时光流逝,抗日战争爆发,乔明增重新加入了八路军,并开始向组织汇报埋银元的事情。由于时局复杂,组织未能立即派人挖出银元,直到乔明增英勇牺牲,埋藏银元的地点仍然成了谜。建国后,党组织曾根据乔明增留下的资料寻找银元,但始终未能找到确切位置。
尽管如此,这段“乔明增埋银元”的故事,依然在当地流传。银元未能重现江湖,但乔明增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信念,已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座丰碑。他所开垦的“乔明地”也成为了一个红色教育的地标,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纪念。
致敬,英雄乔明增!
发布于:天津市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