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日,中国抗战胜利日的阅兵仪式本是缅怀历史的和平信号,却意外在国际舞台上炸出了“连环反应”。 普京刚从北京回国,美欧的对俄动作就像按了加速键:美国突然把国防部改名为“战争部”,欧盟集体决定派兵进乌克兰,经济制裁也一轮接一轮往上叠。 而这一切,恰恰发生在中国展示东风导弹之后,难怪有分析说,这场阅兵不仅没能“震慑西方”。 反而像一根火柴,点燃了美欧对俄围堵的新一轮火力,问题是,面对这场合围,普京是要硬杠到底,还是另有打算? 西方加速围堵俄国 这场93阅兵,本意是纪念历史,但对西方来说,看着中国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和歼-20隐身战机在天安门广场上呼啸而过,心里可真没法平静。 《华尔街日报》干脆说了句直白的:“90%的武器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”,这不是炫耀,这是信号,而这个信号,显然让美欧警觉到了一个现实:俄国背后站着一个日益强的中国。
然后,西方一连串操作开始上线,9月3日当天,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站出来宣布:按照特朗普的命令,五角大楼正式从“国防部”改名为“战争部”。 这可不是换个招牌那么简单,而是战略重塑的开端,美军的预算直接飙到8860亿美元,增长了13%,更重要的是,原本说好要把60%的海军部署到印太。 现在也改变计划,优先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投入,这一转向,说明美国已经把欧洲战场重新摆回了优先级。
正当美国在“改章程”,欧洲这边也没闲着,9月4日巴黎会议尘埃落定,26个欧盟国家集体签署协议,要为乌克兰提供“安全保障”。 首批3000人的联合部队将在10月进驻乌克兰西部,德国《明镜周刊》都确认了这个消息。 马克龙还放话说:“这是欧洲集体防御机制的里程碑,”说白了,这是实打实的军事介入,不再是过去那种“提供点武器就完事”的操作了。 与此同时,经济制裁也步步升级,欧盟通过了第12轮对俄制裁,直接禁止俄罗斯钻石进口,这可是一年45亿美元的买卖。
更狠的是,到2024年底前,欧盟要彻底停掉俄液化天然气的进口,而去年光是这项,欧盟就从俄国买了1500万吨,这次动真格的了。 从阅兵到围堵,中间只隔了几个小时,这节奏,像是早就准备好了,就等一个触发点,而这个引爆点,偏偏是中国的军力展示。 普京不退 面对西方这波组合拳,普京没有选择退后一步,他不是没压力股指外汇股票配资门户,但他更清楚,软下来就等于被动挨打,所以俄罗斯很快给出了回应,军事上摆出“我不怕你”的姿态,经济上则加速向东方靠拢。 先看军事,9月6日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,这可不是吓唬人,那是真家伙,意味着俄国在北约边境重新架起了“核威慑”。
紧接着,黑海舰队也拉出去搞演习,试射了锆石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1000公里,谁都知道这是在告诉美欧:别想太多,我还没出招。 别忘了,虽然北约在欧洲的总兵力有290万,但俄罗斯现役兵力也有115万,打消耗战不是不可能,关键是看谁能撑得久,普京要的,不是立刻赢一场,而是让对手明白:你越压我,我越不会服软。 再看经济,俄罗斯已经明显加快了“东转”步伐,2024年,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到了980亿立方米,占了俄气出口的35%,现在的中俄贸易是用人民币计算的。 但也别以为俄国就此高枕无忧,《新华社》就指出,今年第二季度俄罗斯GDP还是下降了2.1%。说明经济东转虽然是出路,但不是速效药。
普京很清楚,自己不能完全依赖中国,所以他也没有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要求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还特意说了:“俄罗斯有能力独立保障国家安全。” 这话说得不紧不慢,其实是两个意思:一方面不想让中国被拖进冲突,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日后谈判的空间。 美欧联盟裂缝 表面上看,美欧这次配合得挺紧密,但底下的分歧,其实已经开始冒头了,尤其在能源和派兵这两个关键点上,问题正越来越大。
先说能源,美国一边让欧盟断了俄国的气,一边自己把高价液化天然气卖过去,均价达到12美元/百万英热,而俄罗斯的天然气才7美元。 换句话说,欧洲断了俄气,转头成了美国的“气奴”,德国工商会一算账,能源转型让欧洲企业一年多花420亿欧元,这还只是企业账,老百姓的电费和取暖费也在涨,怨气积攒得不轻。 难怪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站出来直说:“制裁俄罗斯等于经济自杀,”这话虽然不好听,但说出了很多中东欧国家的心声:制裁不是不可以,但不能把自己先拖垮了。
再看派兵,马克龙在巴黎开完会,兴冲冲地宣布欧洲要集体出兵,结果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直接回怼,称他是“核战争疯子”。 波兰虽然嘴上支持,实际只出钱不出人,给了乌克兰320亿美元的装备,却拒绝派兵,《外交政策》杂志做了项调查,结果显示67%的欧盟民众反对出兵乌克兰。 还有一个更尴尬的点:美国要求欧盟跟着它一起制裁中国那些“援俄企业”,但事实是,中欧之间的贸易去年达到了7830亿美元,增长了12%。
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80亿欧元,大众、巴斯夫这些巨头要是被拖下水,后果不是美国能兜底的,所以欧盟现在在对华制裁这件事上,明显有点犹豫。 这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:美欧嘴上是一个战壕,心里却是算盘各打各的,有的想保经济,有的想保选票,还有的只想保命。 中国的93阅兵没有震住西方,反而催化了美欧对俄的新一轮围堵,但这场博弈也让世界看清了几个现实。
俄罗斯不会轻言退让,西方阵营并非铁板一块,而中国正在以一种不直接出手却分量十足的方式,参与这场全球力量重构。 普京眼下的选择,是既不孤注一掷,也不轻易妥协,他没有向中国求援,但也在悄悄靠拢,他没有放弃战场,但也在寻找突破口,这不是蛮干,而是有分寸的硬撑。 而西方,越是试图一口气压垮对手,越容易反而促成更紧密的“背靠背”联盟,当霸权逻辑遭遇现实博弈,旧秩序的裂痕就难以掩盖,大国之间的游戏,才刚刚开始。
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